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三伏天,話養(yǎng)生

發(fā)布時間:2023-07-21

三伏天是“暑、熱、濕”三氣相交之時,這個時節(jié)我們的身體由于天熱,會出現(xiàn)很多不適,比如頭昏腦脹、食欲不振等,我們常說的“苦夏”就是在這時候。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眼病專業(yè)高延娥主任介紹說,這時氣候悶熱潮濕,容易引起各種夏季流行疾病,但同時也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時期。我們要順應時節(jié),做到合理養(yǎng)生。


調整起居,運動適時

夏季的光照時間長,入睡時間會較晚些,但宜早些起床。所謂“伏”是指陰氣迫于陽氣藏伏,而一天中,午時為陽中之陽,人此時心經旺盛,易昏沉,需要小睡一會兒,培養(yǎng)陰氣。因此午飯后,需安排小憩,30分鐘為宜。夏日容易受到風寒濕氣入侵,睡覺時不宜空調不要對著頭部、腳部送風,不宜夜晚長時間露宿。

高延娥主任建議,夏季白天溫度較高,因此夏天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者傍晚氣溫相對較低的時候。可以選擇散布、慢跑、瑜伽等一些有氧運動,不宜劇烈運動。切記不能運動后立即喝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直接洗澡,否則濕邪容易侵犯體內,誘發(fā)寒濕麻痹癥等一些疾病產生。可每天洗一次溫水澡有利于消除疲勞,改善睡眠。


調整飲食

三伏天暑濕重,飲食要以清暑、益氣、滋陰生津為主,多吃健脾養(yǎng)胃的食物,如薏米紅豆粥、綠豆、百合等,適當吃些瓜果,多飲湯水,既能補充能量又能防止中暑。高延娥主任提醒,禁食或少食生冷、油膩及辛辣食物,以免刺激腸胃,出現(xiàn)胃部疾病。


三伏天“冬病夏治”

早在《黃帝內經》就提出“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中醫(yī)養(yǎng)生理論。三伏天氣,是人體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是調理身體的最佳時期。我院近幾年每年在三伏天開展三伏貼、臍灸、督灸等綜合治療,治療視神經萎縮、反復發(fā)作的葡萄膜炎、視網膜色素變性、缺血性視神經疾病以及氣管哮喘等多種慢性疾病,均收到非常好的療效。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預約掛號 咨詢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