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摘鏡”夢】相隔20年 同一醫(yī)生為母女“摘掉”近視鏡
寒假,又到激光近視手術高峰期。今年寒假一開始,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yī)院就迎來一波“摘鏡熱”,每天有近百人前往咨詢、做術前檢查或接受手術。
23歲的大學生小董(化名)就在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yī)院成功“摘鏡”。特別的是,她母親劉女士20年前也在同一位醫(yī)生——激光近視手術專業(yè)巨擘畢宏生教授手上做過近視手術。20年來,劉女士的視力仍然保持很好,小董術后也用裸眼看到了清晰世界,母女倆都對院長畢宏生教授豎起了大拇指!
媽媽第一批“吃螃蟹”
術后視力至今“能打”
近日,在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yī)院屈光外科治療中心,小董在護士引導下,有序進行了一系列精細的近視手術術前檢查,包括綜合驗光、角膜厚度測量、全景眼底照相、角膜地形圖、角膜斷層掃描等近30項金標檢查。
小董的母親劉女士全程陪同,比起其他陪孩子手術的家長,她臉上多了幾分“過來人”的從容淡定。原來,20年前,她本人就在院長畢宏生教授手上做過近視激光手術。
“當時很年輕,非常想摘掉眼鏡,就去找醫(yī)生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激光手術治近視”的概念傳入國內,還是一項新興事物,渴望“摘鏡”的劉女士身邊沒有任何朋友做過。那時作為國家衛(wèi)生部批準的全國八大近視矯治中心之一的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yī)院屈光治療中心就省內率先開展手術。劉女士糾結觀望多年,終于下定決心,滿懷期待地接受了院長畢宏生教授做的詳細檢查和矯正手術,最終視力如愿提高到了1.2。
“現(xiàn)在雙眼視力還很不錯。”院長畢宏生教授為這位20年前的老患者復查視力,確認雙眼遠視力仍保持在1.2,眼底等結構也都健康。
跨越20年的信任
母女找同一人手術
“如今的近視激光手術,比20年前更精確了,光檢查就有近30項。”院長畢宏生教授說。
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檢查,一疊厚厚的檢查單交到院長畢宏生教授手上,包含了小董的眼球從前到后各個部位的詳細數(shù)據(jù)和屈光狀態(tài)。
檢查顯示,小董雙眼都有600度的高度近視,伴有散光,在綜合考慮了眼部參數(shù)、生活習慣和用眼需求后,院長畢宏生教授最終為她選定了飛秒手術。
小董進行一系列術前準備后,她躺上手術臺。按照術前宣教,她在術中只需要凝神注視手術設備上的光點即可。
“還有5秒、4秒、3秒……結束了。”隨著院長畢宏生教授的倒數(shù),整臺手術不到10分鐘就完成了,等在外面的劉女士甚至沒有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女兒已經(jīng)從手術室里出來了。
術后次日,小董的雙眼復查視力都達到1.0,院長畢宏生教授還是再三叮囑她要按時用藥和復查,為后期視力穩(wěn)定再上一道“保險”。
技術發(fā)展更趨精準
手術方案因人而異
看到女兒取得理想的手術效果,劉女士不禁感嘆技術發(fā)展的迅猛。當年,她做的“準分子激光手術”已十分方便快捷,但術后需配戴保護鏡半個月,之后視力才能初步穩(wěn)定。而今做“半飛秒”“全飛秒”手術,術后休息半個小時即可基本正常用眼,第二天復查的視力就十分理想。
“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的。”院長畢宏生教授表示,每種手術各有其獨特優(yōu)勢,各人適合的手術方式也不盡相同。準分子手術經(jīng)過多年發(fā)展和技術迭代,目前仍是主流手術方式之一。選擇手術方式不能只求“新”,還是需要通過專業(yè)全面的檢查結合自己的用眼需求。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yī)院從1991年開始先后開展RK、MKM、PRK、LASIK、LASEK、超級LASIK、飛秒激光輔助制瓣LASIK、ICL、PRL、全飛秒、SMART全激光,角膜屈光手術聯(lián)合角膜膠原交聯(lián)術(Lasik Xtra?)等全系列近視矯治手術,可治療100-3500度的近視,1000度以內的散光和遠視,并在國內首家開展了全飛秒激光治療老花。
由于手術質量高,效果好,被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通報表揚為全國八大近視矯治中心之一,參與起草了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全國近視手術管理辦法”。已形成全國為數(shù)不多的集治療近視、遠視、散光及老視于一體的綜合性屈光治療中心。
術前要評估是否適合并
全面嚴謹檢查眼部
“手術只是矯正近視的一種手段,并不是治愈近視。”屈光外科主任季鵬博士特別強調,手術雖能摘掉眼鏡,但近視引起的眼球結構改變和相關并發(fā)癥風險并沒有消除,因此,患者術后更需要注意科學用眼,遵醫(yī)囑定期檢查眼底。
此外,近視手術也有禁忌癥,不是誰都適合做。因此,全面嚴謹?shù)男g前檢查尤為關鍵。醫(yī)院堅守手術安全紅線,每年都要勸退數(shù)百名渴望“摘鏡”的近視患者。
“建議符合手術條件的患者,在充分了解科普知識的基礎上,理性選擇是否手術。而我們也將一如既往,盡力為其中仍有手術意愿的患者提供個性化、精細化的治療。”季鵬博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