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技術又雙叒上新啦!神奇小球囊將脫離的視網膜“頂”回去
近日,省屬公立三甲眼科醫(yī)院——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yī)院副院長、眼底病專業(yè)主任醫(yī)師溫瑩團隊成功為一名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患者,實施了最新前沿技術——折疊式頂壓球囊(FCB)視網膜復位術。據了解,該項技術是目前治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最微創(chuàng)的手術方式之一,不改變眼內環(huán)境,大大縮短了手術時間,且術后沒有體位限制,顯著改善了手術后不適感。
63歲謝女士(化名)因右眼突然視力下降2天來我院就診。通過檢查發(fā)現(xiàn)右眼視網膜脫離,脫離是因為視網膜有2個裂孔引起。幸運的是視網膜沒有脫離到關鍵的黃斑區(qū),為了防止視網膜進一步脫離,需盡快進行視網膜復位手術治療。
治療視網膜脫離的常規(guī)手術方式是采用經典的玻璃體切除術,術后需要眼內填充氣體或硅油,利用填充物頂壓視網膜促進其復位。此種手術方式術后需俯臥位1月左右,如填充硅油還需在3月后取出硅油。同時還會加速白內障的發(fā)展,后期還需行白內障手術治療。
患者和家屬了解了玻璃體切除術和球囊頂壓術后,強烈希望進行球囊手術治療,希望可以盡早恢復病情、減少手術次數(shù)及痛苦。溫瑩教授經過對患者眼部仔細評估,為其制定了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通過三維重建計算方式確定裂孔位置,為她實施最新的微創(chuàng)折疊式頂壓球囊(FCB)鞏膜外加壓視網膜復位術。
△ 術前掃描激光眼底檢查(SLO)
△ 術前眼科B超
經過溫瑩教授、張小燕副主任醫(yī)師等的共同配合,在局部麻醉下為患者實施了右眼球囊鞏膜外加壓術。手術非常順利,患者全程無痛感,僅20分鐘就完成了整個手術,與傳統(tǒng)術式相比手術時間縮短了近40分鐘。
△ 球囊頂壓裂孔視網膜復位
不出所料,術后第一天患者視覺質量及生活質量都得到了很好的恢復,沒有任何不適,無需特殊趴臥。2天后,患者便順利出院了。
溫瑩教授表示,球囊鞏膜外加壓術特別適合脫離范圍較局限的新鮮視網膜脫離。手術在局麻下進行,切口小,不改變眼內玻璃體結構,大大減少了玻切手術并發(fā)癥,手術更安全。手術時間和術后恢復時間短、術后炎癥反應輕,患者術后無體位限制,一般術后1天就可出院。
什么是視網膜脫離?
視網膜脫離是神經上皮層與色素上皮層的脫離,是一種常見的眼底疾病。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多發(fā)生在中老年人,是由于玻璃體牽拉視網膜形成裂孔,眼內液體從裂孔進入視網膜下導致視網膜離開了眼球的正常位置形成。
視網膜脫離手術有哪些?
視網膜脫離需進行及時的手術治療,約有90%的病例能在一次手術后成功地復位。常用兩種手術方法:外路和內路。
內路手術即玻璃體切除術,該手術方式是近30年來針對孔源性視網膜脫離采取的治療方案,彌補了外路手術不能達到的一些缺陷。手術需切除玻璃體后對視網膜進行復位處理,術后需填充氣體或硅油支撐視網膜,患者需俯臥位1個月,如有硅油填充,還需再次手術行硅油取出。
傳統(tǒng)外路手術包括鞏膜外局部墊壓術或聯(lián)合鞏膜環(huán)扎術,通過在網脫位置對應鞏膜壁上縫合固定一個小小的硅膠海綿塊,頂壓鞏膜,使網脫對應處的眼球壁內凹,從而緩解和消除玻璃體的牽拉,讓已經脫落的視網膜重新復位。此技術至今已開展70多年。一旦成功無需反復手術。但此手術方式時間長,術中牽拉眼外肌患者痛苦。并且適應證要求嚴格,適合裂孔比較靠近周邊,玻璃體增殖不明顯得,裂孔不是特別大的孔源性視網膜脫離。
△ 折疊式頂壓球囊(FCB)
什么是折疊式頂壓球囊(FCB)視網膜復位術?
折疊式頂壓球囊(FCB)視網膜復位術屬于外路手術的一種。FCB與外路環(huán)扎加壓術相比,手術時間縮短(由50分鐘縮短到約10分鐘)、無需球后麻醉,不牽拉肌肉,并減少冷凍裂孔造成的視網膜玻璃體增殖。醫(yī)生只需將折疊好的球囊植入到結膜下,注入生理鹽水使球囊鼓起來,像千斤頂一樣將脫離的視網膜“頂”回去,術后恢復快,避免了諸多術后并發(fā)癥,減輕“網脫”患者術后趴睡帶來的不適。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手術還采取了三維重建計算方式,精準判斷裂孔位置,使手術復位率大大提升。
折疊式頂壓球囊(FCB)視網膜復位術適應證有哪些?
折疊式人工球囊輔助鞏膜外加壓術適用于:PVR-B級以下、裂孔3個PD以下的單個或相鄰裂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