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家長千萬別把孩子弱視誤當近視

當家長發(fā)現孩子視力達不到正常時,家長的第一反應是孩子近視了。有時就沒進一步檢查確診,但視力下降就一定是近視嗎?山東省知名眼科專家、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yī)院盧秀珍主任提醒:近視、遠視、散光、弱視或是其他眼部病變,都可以引起視力下降,所以孩子視力下降一定到醫(yī)院就診,確診后再進行相應治療。

弱視是一種怎么樣的疾病?

我們要從人眼的發(fā)育來了解弱視的發(fā)病。小孩生下來的時候,視力是比較低的。一般只能看清手指個數,到出生后的三個月左右看東西最清晰的黃斑區(qū)才發(fā)育完全。如果在這期間有物體遮擋,如患有白內障、嚴重的上瞼下垂、角膜白斑等疾病,就會形成形覺剝奪性弱視。因為眼前有遮擋,眼底不能形成清晰的圖像,視功能就不能發(fā)育到同齡孩子的水平。而這種視力下降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到成年后視力無法提高。這種形覺剝奪性弱視一旦發(fā)現,必須及時進行治療去除遮擋,配戴合適的眼鏡,并且積極進行弱視康復治療才能提高矯正視力。

孩子的眼睛在出生時眼軸短,存在生理性遠視,隨年齡增長,眼軸增長,遠視逐漸減少。有部分孩子在這個發(fā)育過程中,眼軸增長緩慢,表現為中、高度遠視。大家一定以為遠視一定會比近視好一些吧,事實卻不是這樣的。中高度遠視由于看遠看近時,眼底都無法獲得清晰的圖像,極易出現弱視。早期發(fā)現,及時治療,這種屈光不正性弱視的治愈率是非常高的。因此如果孩子視力達不到標準視力,我們首先要到醫(yī)院進行檢查確診,以免貽誤最佳治療時間。

早發(fā)現,早治療

已發(fā)生弱視者,應及早治療。盧秀珍主任提醒家長,弱視治療的年齡越小,效果越好。研究表明:3歲以內為關鍵期,6歲以前為敏感期,超過12歲后治療效果不佳,成年后弱視治療幾乎無效。

弱視治療具有時間長、療效產生慢的特點。兒童的堅持、家長的耐心監(jiān)督和定期復查,都對療效產生良好影響。

“小細節(jié)”發(fā)現“大問題”

有時孩子正常生活沒有明顯問題,看得也很清楚,但就是看書寫字時喜歡歪頭。細心的家長就會發(fā)現這種情況,孩子雙眼看東西清晰,但遮擋單眼視物時,視力明顯下降。屈光參差性弱視的患者,兩只眼睛屈光度存在明顯差異,兩眼獲得的圖形清晰度和大小都存在明顯差異。兩眼不能同時獲得清晰的像,大腦無法把一個清晰一個模糊的像融合在一起。這種狀態(tài)長期存在,大腦就把視力較低眼的圖像抑制掉了,變成單眼視物,不視物的眼形成弱視,有的還會發(fā)生斜視。

盧秀珍主任介紹,形覺剝奪性弱視、屈光參差性弱視和屈光參差性弱視的預后與開始治療的年齡,患者的依從性密切相關。建議三周歲左右的孩子常規(guī)進行視力檢查。如果存在弱視及時戴鏡、遮擋和弱視功能訓練。越早進行治療預后會更好一些。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預約掛號 咨詢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