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不正
解釋這個問題,首先應了解一下什么是正視眼,此種提法是從理論上而言,實際上完全正視的眼睛并不很多。因為眼的屈光系統(tǒng)的各個屈光單元的弧度、位置等方面并不是完全符合物理光學要求的。也就是指眼球在沒有任何調節(jié)的狀態(tài)下,來自無限遠的平行光線(5米以外的光線為平行光線)經過眼的屈光系統(tǒng),能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焦點,稱為正視眼。如果由于某種原因(如眼球長度發(fā)生變化或某一部分屈光能力發(fā)生變化),使得無限遠的平行光線進入眼球后形成的焦點不在視網膜上,而在視網膜的前面或后面;有的根本不能形成焦點,而在視網膜的前面或后面形成焦點,這些均稱為非正視眼,也叫屈光不正。
近視眼
近視眼:近視眼是近視力正常而遠視力減退。近視眼是光線成像于視網膜之前。主要原因是晶狀體和角膜屈光力過強,眼軸過長。使光線聚焦在視網膜前。近視用凹透鏡片和負鏡片戴鏡矯正或手術矯正。
遠視
遠視眼:遠視眼遠近視力均減退。在遠視眼,晶狀體屈光力弱,眼軸過短。多數(shù)兒童都有遠視(“生理性遠視”,因為遠視在兒童期是正常的),生長到青春期時遠視程度逐漸地減輕。隨年齡增長,眼的調節(jié)功能逐漸減弱,遠視引起“眼疲勞”征象,視物不舒服,遠近視力下降。遠視用凸透鏡正和正鏡片矯正并可以手術矯正。
老視
老視:老視是年齡所致的正常生理過程。隨年齡增長,晶狀體彈性下降,調節(jié)功能減弱,看近時不能將光線成像在視網膜上。患者多因閱讀吃力發(fā)現(xiàn)老視。正視眼的老視一般出現(xiàn)在40歲左右,臨床表現(xiàn)為閱讀時視力下降,視物不適感。遠視眼者老視出現(xiàn)較早,40歲以前即開始;近視眼者出現(xiàn)較晚,40歲以后才出現(xiàn)。老視用凸透鏡和手術矯正改善近視力。
散光
正常角膜中央是球面的。角膜表面非球面(散光)時,光線在視網膜上形成兩條焦線,散光用非球面柱鏡矯正或手術矯正。
屈光參差
兩眼屈光狀態(tài)不同叫做屈光參差,兩只眼屈光不正的度數(shù)(遠視或近視)相差1.50個屈光度(通常說的150度),或者散光相差1.00個屈光度(通常說的100度)以上者和為屈光參差。這類患者觀察物體的時候,一只眼比較清晰,另一只眼比較模糊,甚至兩只眼的視力都相當模糊。另外,由于屈光不正的度數(shù)存在差異,兩只眼視網膜上的物像的大小也存在差異,大腦皮層的融像功能受到不良影響。如果相差5%以上,則兩只眼的物像不能融合,大腦皮層會主動抑制物像比較模糊的一只眼,屈光不正度數(shù)比較大的一只眼就會發(fā)生弱視。這類弱視稱為屈光參差性弱視,因此早期發(fā)現(xiàn)并早期矯正屈光參差是很重要的,當前治療方法主要是戴框架鏡、接觸鏡、手術矯正。